我思故我在

01


损语莫言。

不管和别人是什么关系,都不要给人一种刻薄的形象。

挖苦和说损话,或许可以短暂得到自以为是的满足,但是也容易丢了在别人那里的容身之所。

02


无论是工还是感情或者很多部分,慢慢的我发现,当我们太执着于结果时,往往容易历尽千辛却求而不得、信念随之崩塌、然后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切业力都是由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你越来越专注自身和事情本身的时候,整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清醒,整个人的气运,也会进入一种排毒的状态。

命运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设想和既定的轨道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修炼稳定的内核和平静的心,去应对突如其来的万一。

03


比起大量的红人营销,我现在更喜欢去发展素人(比较有信服力的客户)。

一方面是因为广告和网红的推广在人们的心目中当然是有“利”可图的,而身边的朋友不是为了推销,他们自然会得到比较高的可信分。

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他们看到一个产品为同为普通人的人带来了改变,他们会更直观的觉得效果好。

这里的关键是:权威之所以权威,并不是基于其社会地位,而是在于其真诚可靠。

04


运营里我们经常说“用户思维”,请不要忽略--参与感。

参与感提升里有2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想办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服务/创意的创新、改进、提议当中;一方面是让用户参与到品牌传播当中,即粉丝经济。

互联网时代啦,大家都很喜欢分享和有主见,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和其他素未谋面的消费者在某个社交网络里相互交流,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社群。这个趋势,是不是要抓住?

05


咱就是说,建议刚进职场的实习生和毕业生要少说多听。因为很多时候虽然新人很有想法,但由于缺乏经历和经验,没有完全理解别人的考虑,没有结合实际需求去思考问题,会显得自说自话纸上谈兵,暴露专业上的不成熟。

06


有种文案写法,叫通知用户。

就是在文案里加入一些特定词,比如 “NEW IN”“Attention!”“JUST NOW!”“Notice” “incredible!”“Must-have”等。直接,马上能勾起人的兴趣。常用于标题、邮件title、信息流文案、广告等。

这种文案说真的已经很泛滥了,但是偏偏就是因为有用且好用。当然,自己也得克制点,核心还是明白其中的逻辑和人性,让用户看到你的文案,就好像收到了 某个通知一样,不看可能会后悔。

07


流量一直是互联网逃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虽说现在大家讲“质量比流量重要”,但我们必须承认,没流量啥也干不了,不是吗?

看到很多人在群里看别人投fb,自己也去投,看别人做YouTube测评,自己也去找网红做。

追求流量别盲目,再大流量的地儿,你一头扎进去,未必是你的流量。先搞清楚那里的流量是否和你的产品调性匹配,你的产品是为那个平台上的人准备的吗?

别给自己整的心思也废了,钱也丢进去了,结果连个波纹都没~

08


个刚转行进来的兄台说,我的产品满足了用户刚需啊,为啥做不起来?而且我的产品绝对是和那些大品牌质量一样的,价格比他们便宜的多,难道不能卖的比他们好?

咳咳~这问题吧,让人咋说呢。吃饭是刚需,那开个饭店就能暴富?产品质量好价格低,谁知道谁能为你证明?质量价格,还有品牌、服务、形象那些溢价的东西,整不整?

满足刚需,它只是生意里的一个最基本的配置而已,难的是你如何能在众多competitors中以及过往用户购买习惯中脱颖而出,而且还能够保证这中间有足够的利润,才能有信心并且可持续的把这个事做下去。

09


好姐妹儿说想去寺庙逛逛,好多人包括大学生都去了。

我其实很好奇,菩萨们的粉丝画像是什么?大家都在求什么呢?是什么心理驱使的呢?

当然啦,前段时间也看到了一些文章分析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去寺庙,蛮有道理的。所以我决定也去看看,哈哈~


Ok that's all,让我们说句③月再见,④月你好!

End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